管涛: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9] 参见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页619。
象山所有话头大部皆对朱子而发。故简易之明文虽见於易传,而精神必本於孟子。
问题是象山及其弟子在甚麽是对的事情的决断上常常粗糙疏阔得很,朱熹并不是在批评应该坚持对的事情,朱熹自己都主张应该纯粹化主体意志,只是,每个人在每个个案的坚持状态程度深浅不一精细粗慥各不相同,需要平日的涵养的重点就在这里。如是,则朱陆可以大通,其同异可以解决。说到这里,道理是清楚的。只浮泛说「於心地工夫不为无所见,而不真切此「心地工夫」为何心地工夫。笔者以为,牟先生所说的象山的一型,朱熹完全具备,只是朱熹多了讲知识的一层,而就是这一层,也不见象山在理论上公然反对,甚至是多有使用。
理论自是要落实的,但这是个人的实践的部分,就讲理论而言,最後也应该多此一句,即是要求实做工夫而自赞此为第一义哲学。企图还原朱陆文本本来的意旨。熊十力以此说现象世界的出现及其活动,而翕辟成变却都是本体自身的功能,因此亦无在现象之外的超越本体或人格神,这也是熊十力说体用不二义的落实,说本体即功用义的落实。
因此,他们有宗所谓宇宙,便另有根源。唯空宗只是未触及宇宙论问题,而不是否定有现象世界,更不是反对前此之佛教宇宙论知识。有宗却不然,他们有宗谈依他,既改变空宗遮诠的意义,而持构造论。[19] 熊十力着,《新唯识论__语体文本》,页281~282。
[17] 熊十力着,《新唯识论__语体文本》,页275。因为我们从宇宙论的观点来看,………实际上这一切行,只是在那极生动的、极活泼的、不断的变化的过程中。
………换句话说,即不能於现象而透视其本体,………在本体论的观点上,是不能承认现象为实有的,所以,讲缘生一词,是万不可含有构造论的意义的。须知,凡物於每一刹那,都是蜕故创新。当然,是被熊十力改造过的唯识论旨,其中的轮回生命观便是他要舍弃的立场[12],否则就真正落入了大乘佛教的理论系统了。以期深入了解他的思想。
[21] 熊十力着,《新唯识论__语体文本》,页298。他们肯定有现象,又推求现象底根本的因素,才建立种子。其特质就是生命轮回,有它在世界,且一一世界成住坏空,又此起彼灭。这是儒者对佛教的误解,且正为牟宗三所继承[46]。
於是,以种子为宇宙万有的因缘。………他只站在认识论的观点来破除法相,便於法相所由形见,绝不究问。
………实则日星高明,不离我的视觉,大地博厚,不离我的触觉,乃至具有心识的人类等,繁然并处,不离我的情思。[22] 上两文是说般若空宗善说遮诠,即将一切现象都说为空,说为空即是对妄心执取之世界不说为实有,而认准其虚相故空。
这当然是从认识的进路而说的,但他的意思,实不止此,而是要上说形上学立场的,说到这种境不离心的立场时,若所说之心只是个别存有者的心时,此说或许过於溢出,但熊十力说心时,是会就本心说,而本心是性智,而性智是本体,主体的心境现象其实就是本体的活动显现为内心、外境的整体,因此,还是说上去形上学的问题了。第一段要说的,是对彼执离心有实外境的见解,加以斥破。本体虽作用不已,却是独立不改的,故说为寂静仍是可说的。可以说,他把本体论问题及宇宙论问题都从工夫论进路切入去谈了。由上可知:熊十力的本体论完全在主体实践的工夫论垄罩下说出,而主体实践的工夫论,就又完全是儒家价值意识下的本体工夫论的实践活动,熊十力真正是一位实践哲学进路的形上学本体论者,改形上学本体论的问题为主体实践的工夫境界论问题,或是将形上学本体论的问题转化为主题实践的工夫论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他本心自己知道自己。
笔者以为,这种讨论的方式是不可成立的,即是以一家的宇宙论知识立场去说他家的价值论观点的,甚至熊十力认为理论的结论就是一套,不同学派都是对准同一真理世界的不同发言,所以儒佛根本上必须会通。[43] 熊十力着,《新唯识论__语体文本》,页374。
至若日星大地,乃至他心等等境,都是我的心所涵摄的,都是我的心所流通的,绝无内外可分的。所以,体不可说,而用却可说。
在谈生灭之前,不能不先说刹那义。下文就说是本体论: 总之,我们在本体论方面,对於空宗涤除知见的意思,是极端印可,而且同一主张的。
首先说心物,其言: 从前印度佛家,他们把一切心的现象和物的现象,都称名曰行。[20] 熊十力着,《新唯识论__语体文本》,页296~298。熊十力赞成空宗说空的立场,但却是由认识论进路说的此意,此事,笔者有意见。[26] 熊十力着,《新唯识论__语体文本》,页306。
[42] 这一部分的意见在牟宗三先生的《佛性与般若》书中是完全一样的批判立场的,真是师父弟子一脉相承。所以可以说熊十力是把说整体存在界的实相的本体义涵交由主体实践来体证,也就是说把说客观世界的命题交由说主体活动的状态来定义,其结果就是说主体活动的状态与说外在客观世界的语言合一不分。
因为他的认识论,是注重在对治一切人底知识和情见。[5] 熊十力着,《新唯识论__语体文本》,页249。
熊十力自己独断地主张本体就显现为现象作用,因此体用一如,本体即功用,即因此,现象不在本体之外,现象即本体,现象皆即本体之显现,故而,当唯识学为说现象另说种子及阿赖耶识观念时,熊十力即以之为第二本体。最後,配合翕辟变化的恒转作用,熊十力另外提出了刹那灭的理论,但是此义颇为可怪,熊十力主张一切的现象固然相续不已,但根本上又是灭灭不已的,笔者以为,此刹那灭的理论是熊十力尚不能摆脱唯识学立场又不能有效驾驭而制造的理论。
[28] 熊十力着,《新唯识论__语体文本》,页312~313。所谓思想立场,是指熊十力所持有之新儒学立场以收摄大乘佛学的主张观点,并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进路说出其观点主张的意见。说生便涵着灭,说灭便涵者生。[45] 笔者以为,熊十力说空宗没有宇宙论时,好像空宗是一独立的哲学学派,而这个学派是没有宇宙论的,这样说是不对的。
[13] 熊十力着,《新唯识论__语体文本》,页257。空宗首出,故以破相而显空寂,有宗继起,乃不毁法相而说真实。
此义由<明宗章>的立场定位了全书的宗旨,更将他的理论朝向工夫论落实。但熊十力话虽如此,却未必真有守住此一思路来认识空宗这些说本体是空的话。
只是要确认,熊十力於《唯识章上篇》说境不离心,而下章要说心境皆不实之实义只是妄心所取之外境不实。[44] 空宗为对治外道恶见故,根本不谈宇宙论。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欢迎您提出来!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篇:中国两会的世界期待
下一篇:多地疫情防控升级,钢价或涨不动